欢迎访问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文明网!

以研促教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夯基赋能筑牢教师发展根基——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发布时间:2025-03-05作者: 文/李海燕 图/尹航审核:胡宪刚 编发:张岩浏览次数:135

3月4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建坡教授,以《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好科研》为题开展了专题讲座。围绕“思政课教师为什么必须做科研”“如何确定研究方向”“怎样开展研究工作”“科研基本素养养成”四大维度展开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学院50余名思政理论课专兼职教师参与了学习研讨。

政策引领明方向。科研是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杨教授开篇紧扣教育部文件要求,立足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2020年教育部令第1号)文件精神,指出“要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科学研究”“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核心的科研导向,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开展科研”。他通过分析当前“大思政课”建设背景,指出科研能力是落实“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的核心支撑,是破解思政课教学“表面化”“碎片化”问题的关键抓手,更是思政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的必由之路。

靶向聚焦谋突破。针对研究方向确立难题,杨教授提出,不拘泥于狭隘理解的思政课教学研究,首先对标课题指南等文件,把握前沿热点方向;其次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点;同时将现实问题与学校专业特色方向结合,确定学术问题及方向。

系统推进强实效。在科研实施层面,杨教授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坚持长线研究和现实热点相统一;坚持个人兴趣和现实需求相统一;坚持学术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坚持科研和教学相统一。

在各层次的课题申报中,杨教授详解了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申报书撰写技巧,强调“选题切口小、理论框架新、实践价值显”三大要点,以实例讲解了撰写课题申报书的方式方法。

讲座结束后,与会教师围绕校本科研方向凝练、教学案例开发等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次培训通过政策解读、方法传授、案例剖析的讲授,有效解答了思政课教师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共性困惑,为落实教育部“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要求提供了有益支撑。

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通过组建思政课教学研究团队等举措,着力构建“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良性循环机制,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建设,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思想根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