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

审核者:徐钢涛 马国峰 编发:李乐作者:孙英发布时间:2025-04-15浏览次数:1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3D数字资源生产需求,聚焦3D模型构建、虚拟场景设计、交互式动画制作、视频剪辑与处理、XR应用程序开发等核心环节,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引擎应用、建模和动画、视频剪辑与制作、界面交互、软硬件系统搭建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数字资源开发与制作、软硬件环境搭建与调试等工作,服务河南区域信息技术产业的高质量技能人才。

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专业的职业方向广泛,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向的技术开发、内容创作、行业应用、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主要的职业岗位有虚拟现实开发工程师、三维建模师/动画师、视频剪辑/特效师等。

二、师资团队

现有专兼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双师比例90%。教学团队成员获得过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技术能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教学成果突出。

三、实验实训条件

本专业现建有VR教学中心、AR教学中心、MR教学中心等多个集实验实训为一体的教学中心和研创开发中心。配有齐全专业的教学资源和VR、MR开发及体验设备。

四、育人成效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是教育部2019年开始正式设立的新兴专业,我校为全国首批招生的高职院校。该专业经过前期“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十多年积累沉淀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近几年积极探索,在育人模式、课程设置、技能竞赛、实习就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育人模式

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服务元宇宙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贯穿“红色重现,德技并修”课程思政,围绕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依托“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等育人项目为载体进行校企共育;育人过程中,采用把“岗”融入“课”、把“赛”融入“教”、把“证”融入“考”的模式,以产业链岗位需求“知识能力素质”为主导,实现“岗课赛证,双元育人”培养模式。

2.课程设置

按照学校“数智赋能”特色发展模式、贯穿“家国情、铁路魂、工匠心、复兴梦”核心文化理念,结合国家战略新兴元宇宙产业中数字资源内容生产需求,构建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相适应的以“元宇宙数字资源内容生产技术”为主线、采用以红色元素为主的数字资源开发项目为载体的“知识技能与思政交融的”课程思政模式的课程体系。

3.技能竞赛

近三年来,本专业师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在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分别获得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荣誉;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首届虚拟仿真技术产品开发及创新”赛项获国赛一等奖;在混合现实(MR)资源开发赛项(高职组)国赛获三等奖;在河南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省计算机程序设计员(数字资源开发)赛项获得一等奖;码蹄杯全国职业院校程序设计大赛获得国赛三等奖等。

4.实习就业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对接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学生就业质量高,毕业生专业对口率90%以上,高薪就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不断寻求优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与郑州简意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东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猫先生动漫有限公司、郑州爱峰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本土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行学徒制培养,对接育人,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


Baidu
map